3月27日,踏着和煦的春风,笔者来到中节能(安平)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安平县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正在为厂区工作人员发放讲解《职业病防治法》,并对厂区中的设备进行安全监测。
据悉,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衡水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关于推进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监管效能,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衡水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方针,按照“分类管理、依法治理”监管原则,持续推进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2022年底,衡水市卫健委确定安平县为试点开展了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安平县职业卫生分类监管平台已搭建完成,全县365家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分类完成后甲类97家,乙类252家,丙类17家,达到了预期效果。
当日,衡水市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面推广启动会在安平召开。会议要求,衡水市各县(市、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试点推广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监督机构、职业病防治和技术服务机构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复制安平县“互联网+监管”分类监督执法模式,6月底前要完成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分类, 随后结合分类情况开展监督执法工作。
“我们登录平台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用人单位电子档案,利用平台评估自动将企业等级进行分类,利用平台监督达到‘少进企业门,但知企业事’,利用平台风险预警提醒,实现风险降级、降类,动态管理,最终实现‘一人管百企’,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平县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介绍了职业卫生分类监管平台的操作使用情况。
“我市通过一年来试点县工作开展,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监管’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模式,下一步我市将结合此次现场会议要求,在全市各县市区推广新监管执法模式,用新监管执法模式实现双向自我约束,用新监管执法模式保障营商环境。”衡水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到。(郭艳宁 韩江雪)